今年以来,山东商河农商银行聚焦农业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效配置信贷资源支持大棚种植业建设,助力大棚种植业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创业增收。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286名大棚种植户、14户农民生产合作社投放“大棚贷”“鲁担惠农贷”等大棚种植类资金7800万元。
精准营销,滴灌金融“活水”。搭建“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渠道,商河农商银行组织客户经理依托“四张清单”中已有农户信息进行“精准画像”,深挖目标群体,对大棚种植户、农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信息进行梳理,主动上门逐户了解大棚种植的资金需求、金融服务需求等情况,建立档案资料,畅通获客渠道。今年以来,该行梳理汇总种植业客户信息495条,对接种植户有效信贷需求305次。实施客户经理驻点办公,该行组织辖内客户经理开展驻点办公工作,将驻点办公工作与“四张清单”、整村授信相结合,通过“大村包小村”“中心村覆盖周边村”的模式切实做到扎根基层、贴近客户、并将办公地点搬至种植大户“家门口”,有效对接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安排客户经理驻村2000余次。优化贷款发放流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商河农商银行实行“名单制”跟踪管理,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和贷款投放精准度,通过优化贷款发放流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速信贷服务,为全县果蔬产业发展壮大注入金融“活水”。
党建共建,施足金融“底肥”。采取“整村授信+党建+合作社+样板村”金融服务模式,该行组织人员与村委会、农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党建共建深化合作,全面了解大棚种植业项目建设情况、资金需求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及配档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支部共建架起“连心桥”,商河农商银行组成“红马甲”服务队挂靠支行,对全辖905个行政村,按照网格化管理权限与村委主动对接,以党建共建、整村授信为依托,积极搭建获客平台,向村民宣传“大棚贷”“新农直通贷”等贷款品种,扩大服务影响力。今年以来,商河支行通过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为毛王店村、西赵村办理“大棚贷”92笔、金额2610万元。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该行选派信贷副行长、客户经理分别挂职各乡镇金融副主任、各村金融服务专员,对大棚种植户、农业合作社进行走访,为意向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并积极发挥科技优势,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线上申贷信息采集、贷款审批、贷款发放“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现场指导、远程指导农户通过线上渠道办理申贷、续贷及还贷等业务,提高了客户贷款便利度,为大棚种植产业发展施足金融“底肥”。
创新服务,结出金融“硕果”。近年来,商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大棚贷”“兴村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持续提高“鲁担惠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该行以“随用随贷、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款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资金成本,加大“信e贷”“家庭亲情贷”等信用贷款产品的推广力度,有效地推动了大棚种植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组建“移动金融服务队”,驻村进企,由全辖各支行行长带队,携带平板电脑、智慧柜员机等机具设备驻村进企,备足农商银行产品服务宣传折页及积分兑换礼品,提前制作每期活动“明白纸”,利用村内“大喇叭”“微信群”等进行宣传100余次,受众6000余人次。延伸金融服务维度,商河农商银行为大棚种植户开立银行卡,安装“聚合支付”,解决结算痛点。不仅如此,该行还充分发挥“金融夜校”作用,邀请农业专家,采取“面对面”的形式,为种植户讲解大棚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大棚种植硕果累累,实现“农银”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