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金融采风

从1-3季度经济运行看全年经济走势

发布日期:2009-12-25 11:33:03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市在国内外宏观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的大环境下,上下政企联手、积极主动应对、整体经济状况已出现企稳回升势头。我市经济有着同其他城市共有的特征也有自身固有的产业结构特点,详细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市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几年,我市为创建新泉城,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企业信心回升,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居民生活稳定。特别是今年在我市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使得我市形象和经济质量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1、经济反转上升势头明显,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8.2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4.0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115.7亿元,增长5.0%,比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0.8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020.2亿元,增长11.0%,比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6.4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880.3亿元,增长9.7%,比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6.4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182.3亿元,增长12.0%,比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2.40.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045.449.6,调整为5.044.051.0,第二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中,虽然第三产业增幅较同期下降幅度最大,但比重上升较快,第二产业增幅较同期下降幅度较小,但比重下降较多,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2、投资、消费对经济向好拉动作用明显,进出口呈负拉动

1-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3.2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4.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93.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5.2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79.4亿元,增长18.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3.5亿元,同比增长17.8%。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1.2亿美元,下降33.2%。其中进口19.5亿美元,下降28.4%;出口21.7亿美元,下降37.0%。总体看,投资、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对总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而进出口对经济呈现负拉动作用。

3、从政府收入角度看,指标反弹明显

1-9月份,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621.1亿元,下降6.9%,比同期下降44.1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6.913.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8亿元,增长12.7%,比同期下降8.0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7.64.1个百分点。全部税收收入完成328.4亿元,增长7.6%,比同期下降16.7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5.75.1个百分点。从政府收入角度看,财政税收增长虽比同期下降,但较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明显,与GDP发展趋势相吻合。

4CPI继续回落,处于可控区间

1-3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38%,比同期上升0.38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下降0.830.29个百分点。CPI结构性上涨已经从去年的高位持续回落,处于可控区间。

5、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短期贷款增幅小

截止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29.9亿元,比年初增长24.4%,比同期上升6.0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6.50.3个百分点。存款持续增长,企业、政府、居民储蓄意愿仍然很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64.2亿元,比年初增长24.7%,比同期上升18.8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6.4、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04.6亿元,比年初增长1.0%,比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较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下降3.85.7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675.9亿元,比年初下降3.4%,商业贷款134.7亿元,比年初增长0.4%,三资企业贷款38.8亿元,比年初下降4.0%。而中长期贷款3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43.5%,中长期贷款中大部分是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从放贷的结构看,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较少,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贷款较多。

整体看,全市经济总体持续向好,涉及民生的经济指标完成较好,但涉及生产经营指标完成程度不均衡,这也是经济无法真正强势增长的原因。

二、省内十七城市比较

1-3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8.2亿元,增长11.3%,总量居第3位,青岛(3482.1亿元)、烟台(2790.7亿元)分别居第12位。

1、从GDP增长速度看:17个城市增速全部低于同期,我市与青岛增速全省排最后一位。排在前3位的是菏泽(13.9%),日照(13.6%),临沂(12.7%),德州(12.7%);排在我市前两位的是东营(11.5%)、枣庄(11.4%)。

2、增长速度分产业看:我市第一产业增长5.0%,与东营并列排第1位,排后3位的是济宁(2.7%)、莱芜(2.1%)、威海(0.2%)。我市第二产业增长11.0%,排倒数第1位,前3位的是菏泽(19.6%)、日照(18.1%)、临沂(14.0%);排在我市前两位的是青岛(11.8%)、东营(11.7%)。我市第三产业增长12.0%,排第7位,排在前3位的是德州(16.4%)、滨州(13.3%)、泰安(13.3%);排在后3位的是济宁(10.6%)、日照(10.0%)、枣庄(7.8%)。

从增长速度的排序看出,全省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顺序决定着GDP增长速度的顺序,从目前看第二产业的发展决定着GDP总体发展水平。

三、副省级城市比较

1-3季度,我市总量居第11位,排在我市前3位的是大连(3086.1亿元)、南京(3069.7亿元)、宁波(2902.1亿元)。

1、从GDP增长速度看:除成都增速高于同期,包括我市有14个城市增速低于同期。我市GDP增速11.3%,与青岛并列居第8位,较同期下降1个位次。最高的是成都(14.2%),最低的是厦门(3.0%)。排在我市前3位的是大连(13.0%)、长春(12.8%)、武汉(15.8%),排在我市后3位的是南京(10.8%),广州(10.5%),深圳(9.6%)。从布局上看,北方城市GDP速度明显高于南方城市,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直接原因。

2、增长速度分产业看:我市第一产业增长5.0%,排第5位,排在前3位的是大连(7.8%)、沈阳(7.3%)、哈尔滨(6.9%);排在后3位的是厦门(2.4)、武汉(1.5%)、深圳(-16.9%)。我市第二产业增长11.0%,排第9位,排在前3位的是成都(17.0%)、沈阳(15.9%)、西安(13.5%);排在后3位的是杭州(4.0%)、宁波(1.7%)、厦门(-3.4%)。我市第三产业增长12.0%,排第13位,排在前3位的是西安(15.3%)、哈尔滨(14.7%)、杭州(13.8%);排在后2位的是青岛(11.5%)、武汉(11.5%)。

从副省级城市资料看出,受国际环境影响,南方特别是沿海城市工业受到较严重的打击,北方城市影响相对较小。虽然北方城市经济发展较好,但我市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以大型重工业为依托的工业发展不理想,导致整个第二产业发展不快,也引发它的下游第三产业相对迟缓。从副省级城市分行业增长速度的排序看出,第二产业的速度,是决定GDP排序的关键因素。

四、目前我市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工业生产、效益上升缓慢

工业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截至1-3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8%。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0.3%,比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比GDP增幅低1.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际金融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国家宏观调控效应显现,但工业企业仍面临着投入不足、销售压力加大、赢利能力下降的困境。2006-2008三年,我市工业投资率平均为39.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1-3季度全市规模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96亿元,仅增长0.3% 济钢、重汽等大型企业生产、效益下滑,使得公有制工业经济大幅回落,1-9月份,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利润分别下降3.5%6.4%。同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1)空间有限,服务业成本过高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但象家居中心建设、大型百货店、大型洗浴中心等已经相对饱和,经营空间趋小,今后发展也只能在质量和服务上在提高。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泉城有了新气象新面貌,但是道路整治、旧片区改造后带来了商户迁徙、成本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如:历下区文化路整治,迁出商户上千户,重新整治的街道商铺租赁价格普遍偏高,有的甚至达每天10/平方米以上,还有高水费、电费、人工支出等,使得投资主体谨慎。

2服务业投资体制不合理

政府为追求政绩往往偏重于上短平快的制造项目和面子工程,特别是重工业,大型楼堂馆所建设,至于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则成为政府投资遗忘的角落,而准入门槛高又切断了民间投资和外资的进入。金融部门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意识也热衷于生产型大项目和大企业单位,对服务业、特别是个体私营服务业、三资企业的贷款则难上加难,往往设置许多约束性条款,截至9月末全市三资企业贷款38.79亿元,比年初下降4.0%。

五、几点建议

    1多渠道筹集工业投资资金,创现代化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适当减少直接投资的比重,逐步增加间接投资的比重,采取参股、贴息、补助等多种形式,支持产业转移项目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促进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利用好本地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重点企业、优势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提供最直接、最快捷的融资信贷支持,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

全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依托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选准产业的承接点。创新招商方式,打造一批投入强度高、产业集中、关联紧密、循环利用、资源共享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切实减轻转移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除国家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推行“零收费区”的做法。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水平。特别是在金融服务方面,帮助产业转移园和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支持企业上市;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与技术研究机构的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高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2、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应当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根据市场需求主导发展才能够提高行业的效率和效益。此外,还要借助政府的投资导向作用,就不同资源禀赋和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类型划分,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消费层次提供多样化的产业服务内容,从而带动社会总需求的整体上升和协调发展。

在各个区域重点积极发展预期效益好的第三产业,强化对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市区域性金融市场,把区域性金融市场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注重行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推进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推动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使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促进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提升产业层次,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制度。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和安全认证体系;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财务顾问等商业服务业。
  (2)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鼓励其他服务业更多吸纳就业,充分挖掘服务业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继续加大旅游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把我市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之路。
  (3)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要通过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