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766673866L/2024-00100 组配分类: 规划解读
  • 成文日期: 2024-02-20 发布日期: 2024-02-20
  • 发布机构: 中共济南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 标题: 《济南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解读
  • 发文字号:
《济南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解读
信息来源: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一、《规划》编制情况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到203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推动省会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济南产业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编制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以服务城市战略为基本目标。把握多重国家战略政策机遇,以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牵引,突出金融业核心功能,加快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精准对接“五个济南”的城市目标定位。

(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完善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畅通金融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量,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在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三)以市场化改革为根本动力。遵循金融业发展市场规律,激发金融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在环境营造、风险分担、引导撬动、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以金融生态为底盘支撑。充分挖掘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金融政策、风险防范、法治环境、人才生态、金融监管等方面不断优化升级金融生态圈,形成促进金融业良性发展的软环境,为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及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规划背景、总体思路、空间布局、路径举措、实施保障五个部分。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愈加巩固、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完备、金融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直接融资规模显著增加等,但也存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体规模偏小、金融平台载体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应遵循金融发展规律、顺应金融发展趋势、呼应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努力开创省会金融业发展新格局。

(二)总体思路

围绕“五个济南”“五个中心”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突出产业金融核心功能定位,规划期末形成全牌照覆盖、核心竞争力突出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把济南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科创金融发展高地、金融数字化转型高地。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6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4万亿元、3.3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5家左右。

(三)空间布局

遵循金融资源集中集聚发展规律,兼顾激发基层改革创新积极性,优化金融空间布局。以中央商务区为金融核心承载区,汉峪金谷、山东新金融产业园错位发展,其它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金融创新,打造特色金融功能区,形成“一区一谷一园多点”的金融空间布局。

(四)路径举措

围绕发展目标,共提出7项任务、25条措施、12项具体工程。

1.补齐做强金融体系。坚持金融招商引资与本地机构培育相结合,进一步丰富金融牌照,持续提升金融机构实力,打造与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包括做优做强法人持牌机构、强化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创新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培育引进金融中介机构等。

2.实施科技赋能战略。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抢占金融科技竞争新赛道,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包括深化金融科技开发应用、加强金融科技企业培育、推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

3.强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以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牵引,围绕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这一主线,提升科创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包括创新完善科创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科创金融发展机制、加强科创金融平台载体建设等。

4.延伸拓展金融创新链。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结合产业特点开展金融创新,高效服务“五个济南”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深化科创金融服务、制造业金融服务、文创金融服务、康养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

5.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畅通金融资本、金融大数据等流通渠道,释放金融要素活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包括加强资本市场利用、推动金融大数据创新、做大交易市场等。

6.积极扩大金融开放。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历史性机遇,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扩大金融开放,打造与济南全面开放新格局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加强金融机构“引进来”“走出去”、开展自贸区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交流合作等。

7.优化升级金融生态圈。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着力优化金融人才、政务、信用、法治等环境,培植适宜金融业发展的“沃土”。包括打造金融人才高地、构建可持续金融生态体系、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等。

(五)实施保障

一是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二是建立督导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跟踪督导,提升规划执行效率。三是加强资源保障机制。夯实地方金融监管力量,优化金融政策体系。四是构建全面参与机制。引导金融行业协会组织、金融机构、社会力量等广泛参与,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

三、《规划》主要亮点

(一)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丰富产业金融中心内涵。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新发展格局的新判断,进一步丰富济南产业金融中心的功能内涵,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探索路径。规划提出:创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数据驱动”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产业金融服务,推动产业资本资源加快转化为金融发展动力,金融支持供应链优化畅通、产业链延伸拓展、产业集群培育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二)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凝聚发展新动能。依托济南在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优势,实施科技赋能战略,推动本地金融机构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把济南建设成为全国金融数字化转型高地。规划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围绕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建链补链,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市场主体;加强金融云、物联网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

(三)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双碳”战略。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为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贡献济南力量。规划提出: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运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开展业务创新,在率先实现自身碳中和的基础上,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金融支持;探索构建符合济南实际的易操作的绿色信贷统计、管理、评价制度,完善绿色金融配套体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